2023年荆州新兵?诸葛亮为什么在后来没夺回荆州?

admin

诸葛亮为什么在后来没夺回荆州?

事实上,诸葛亮之所以不重新夺回荆州,不是因为他不想,而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!

一、荆州不好打

打荆州这话谁都会说,但如何打才能确保打下荆州,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!在诸葛亮之前,刘备曾想过打荆州,可最终结果呢?刘备被打得大败,蜀汉损失了大量的精锐人马,要不是众人拼死抵抗,蜀汉很可能就被一锅端了,要不是刘备这个天子守国门,陆逊的吴军早就杀入了蜀汉腹地!

很多人疑惑,刘备战败以后,为何不回成都,为何要一直待在白帝城?其实原因非常简单,因为此时的刘备不能退,他一退,蜀汉人心就崩了,到时候兵败如山倒,吴军将不费吹灰之力就杀入蜀汉腹地!

刘备这一败,直接使得蜀汉精锐尽丧,导致诸葛亮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对外扩张,不得不偃旗息鼓,养精蓄锐。很多人说,刘备死后,蜀汉仍有百万大军,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误会!在三国演义中,诸葛亮讨伐南蛮时,带去了五十万大军,这已经是蜀汉国内的所有精锐了,可见当时诸葛亮手中根本没有百万雄师。另外,在正史中,蜀汉灭亡时的总人口才近百万,军队数不过十万,以这点人马,诸葛亮怎么可能去进攻东吴?

除了军队人数的不足,诸葛亮手中军队的质量也大不如前!刘备伐吴时期的军队,乃是他手中的百战老兵,这些士兵跟随刘备征战天下,攻益州、战汉中,这些兵马的素质早就被锻炼得非常高了,然而在夷陵之战中,这些百战老兵死伤殆尽,以至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,蜀军的战斗力仍然没有得到恢复。当时诸葛亮出其不意的攻入了陇右,按照常理来说,蜀军应该很快的攻占整个陇右,可蜀军在其中奋战十多二十天,愣是没啥战绩,可见当时蜀军的素质,是多么的差!

诸葛亮手中军队的数量和质量都大不如前,但吴军那边,可都是些精兵良将啊!虽然吴军的陆战能力比较差,但经过荆州之战、夷陵之战以及之后抵抗曹魏的作战,战力差的吴军已经被自然淘汰了,留下来的吴军大多是老兵,战斗力不凡,在这种情况下,诸葛亮指挥着一群新兵,怎么去和陆逊指挥的一群老兵相斗?诸葛亮怎么可能拿下荆州?

二、拿下荆州也守不住荆州

事实上,即便诸葛亮能力逆天,指挥着一群新兵击败了陆逊,重新占领了荆州,他也不可能守住荆州!原因非常简单,荆州距离东吴非常近,而距离益州非常远。

荆州距离益州很远,这就意味着益州对荆州的影响力会大打折扣,一旦荆州出现变故,益州根本不可能及时支援。典型的例子就是关羽的战败。很多人都非常奇怪,刘备和关羽感情如此深厚,为啥关羽遇险时,刘备不出兵救援?其实原因就在于距离,当时荆州和益州相距甚远,一来一回地传递消息,需要耗费大量时间,而吕蒙的进攻速度又非常快,这就导致关羽那边的消息没办法及时传出,等到刘备得知关羽出问题的消息后,实际关羽已经被斩杀了!

若诸葛亮成功地占领荆州,那么他也必须效仿刘备当年的操作,留下一个猛人镇守荆州,可蜀汉中又有谁能够守住荆州呢?诸葛亮自己守?不现实!一旦诸葛亮长期呆在荆州,益州的本土势力肯定会趁机夺权,而由于距离限制,诸葛亮也没办法及时得知益州的消息,这将是一大祸患,很可能导致蜀汉发生内乱。而如果诸葛亮坐镇益州,又有谁挡得住孙权君臣的觊觎呢?要知道,孙权君臣对荆州的渴望,可一点也不输于诸葛亮的,一旦诸葛亮离去,关羽的悲剧是否还会发生在荆州,尤未可知!

更为重要的是,荆州本土世家大族的摇摆不定,可是一直存在的!曹操来到荆州时,这些荆州世家大族投靠了曹操,刘备来时,他们投靠了刘备,孙权来时,他们也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关羽,投靠了孙权。试问,等诸葛亮走后,他们又会不会抛弃诸葛亮,重新投靠孙权呢?

总的来说,荆州这地方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利于蜀汉,蜀汉就算打下了荆州,也很难守住荆州!

三、曹魏对蜀汉的威胁更大

事实上,自从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以后,蜀汉已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希望,接下来只不过是苟延残喘!若没有诸葛亮,那么刘备死后,蜀汉将会快速灭亡,而诸葛亮的出现,只不过增加了蜀汉的寿命而已!

三国的格局,从来都是曹魏最强,吴蜀双方竞争第二第三。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看,其实荆州之战、夷陵之战本就不应该发生的,因为无论谁胜谁负,吴蜀双方的实力总和都是受到削弱的,这对于曹魏来说是一件大好事。蜀汉战败,虽然凭借险要关隘挡住了吴军,但长此以往,大家对曹魏的牵制将会越来越少。而曹魏的基本盘远远大于蜀汉和东吴,一旦给予他时间发展,其发展速度势必快于蜀汉和东吴,长此以往,蜀汉的相对国力将会越来越弱,最终被曹魏所灭!

站在诸葛亮的角度来看,既然已经没办法彻底地击败曹魏,一统天下了,那么接下来他的任务就是尽量延长蜀汉的寿命。而延长蜀汉寿命最好的办法,就是联合东吴对曹魏施压,使得曹魏没办法和平发展,这样大家一起摆烂,至少蜀汉不会被曹魏快速的甩到后面,两国的国力差距不会被快速拉大,蜀汉还能够多挺一会。所以说,诸葛亮是肯定不会再去重夺荆州了,因为一旦和东吴翻脸,蜀汉将会灭亡得更快!

总的来说,关羽丢失荆州后,诸葛亮之所以不重新夺回荆州,并不是因为他不想夺回荆州,而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!一、蜀汉实力不足以打下荆州,二、即便打下荆州也守不住荆州,三、曹魏对蜀汉威胁更大,蜀汉若攻打荆州,必将快速灭亡!

长坂坡曹操派出了多少人马刘备有多少人马?

长坂坡曹操亲率五千精兵追击刘备,刘备在新野招募了两万多新兵。曹操率领十万大军攻伐荆州,刘琮率二十多万水陆军投降,为了铲除刘备,曹操日夜追击。

刘备只知道小小新野县无法阻挡曹操三十多万兵的攻打,并不知道曹操身边只有五千精兵,所以刘备携民渡江,逃亡夏口。

草船借箭的船为什么没有被烧毁?

当时的天气情况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。什么天气呢?大雾垂江,对面不见人,就是能见度极低。正因为是这样,才使得草船没有罹受祝融之灾。

先说曹操不射火箭的情况。江面上能见度低,而东吴方面军鼓大震,军士齐声呐喊,声势极为壮观。曹操无法分辨来者是战舰列阵还是别的什么东西。再加上周瑜曾经窥探过曹军水寨,认为“蔡瑁张允深得水军之妙”。而曹军也发现了,派兵追赶,无功而返。这些事情难免都得报到曹操那里。

曹操不是泛泛之辈,他也知道周瑜是水战的大行家,能力还在蔡张二人之上。所以他在心里隐约就认为周瑜是劲敌,深为忌惮。以致要用最最阴毒的手段来对付他。

古代大战船壁厚,箭在长距离之后未必扎得进去。如果火箭扎不进去,那么燃烧的效力就几乎不存在了。所以在远距离交战,箭所伤害的,只是敌军的有生力量。无论是否火箭。

由于能见度低,普通的箭弩能在无影无踪的情况下到达目标,从而能尽可能趁敌人没有做好准备就给与敌人很大的初次杀伤。当时是夜间,而火箭是有光的,那边满天星斗一样的火点升上天空,就算是新兵也能知道是怎么回事。水桶的摆好,盾牌的摆好,门窗的关好,乱走的不要。那么箭弩的杀伤力由于那边有准备就大打折扣了。而且还容易暴露火力点,导致东吴军向那个地方还击。

第二个原因就是水战的限制。曹操水寨里外三进,荆州军外曹军里。纵横水路,舰船极多。而存放燃火之物的地点,势必要远离这里。否则一旦东吴细作(间谍特种兵)放火,曹军就要提早告别赤壁了。而仓促之间,东吴大战船队突然迫近,想要再现造火箭,已然来不及了。

桃园三结义梗概350字?

桃园三结义概括:

东汉末年,朝政衰败,豪杰纷争,民不聊生。但张飞私人庄后的桃园却蜂蝶纷飞,桃花灼灼,一派喜气景象。与外面环境相比,正可谓冰火两重天。此时此处的“桃园”或许为了追求梦想中“陶园”,正在孕育着对今后极具影响的重大革命。

桃园里,踌躇满志的刘备与关羽张飞伫立在摆放乌牛白马禁品的台前,三人指天跪地明誓说: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。”然后一仰脖子,把那碗红彤彤的鸡血酒一次而尽,从此义结金兰,定为生死兄弟。

刘备想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,张飞、关羽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。三位仁人志士,意气相投,言行相依,选在这样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,举酒结义,对天盟誓,有苦同受,有难同当,有福同享,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。

焚香礼拜,祭告天地,按年岁结成异姓手足。刘备性情宽和,个性又好,善于结交,还深谙酒肉之魅力。这不,在招募义兵的榜文前,张飞在后面拍了一下他的肩膀,这示好一拍,两人便自然到村边酒店吃酒去了,几番推杯换盏,你敬我干,双方很快热络了。

看来酒真是润滑剂。有了酒的助兴,三位本来素昧平生的好汉,敞开心扉说真话,那可真是一壶浊酒喜相逢,三柱清香结金兰。话越投机,越说与来劲,一是牛气冲天,均觉相见恨晚,有意无意都是天意。酒酣耳热之际,三位豪杰定下了共举大事。

关羽指挥的“襄樊战役”,到底是关羽擅自发动发动还是刘备授权?

几个个问题的探讨 1. 是关羽擅自发动了进攻襄樊的进攻吗? 根据史料记载,关羽的这次进攻不是刘备安排和部署的,而是他自己的擅自行动。

根据是: 在史料对关羽的历次作战行动的记载中,除这一次外,均使用了刘备“遣、留、使”等派遣的动词。比如,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:“备遂杀徐州刺史车胄,留关羽守下邳,行太守事,自还小沛。”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:“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,使会江陵。”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:“乃留诸葛亮、关羽等守荆州,以赵云为留营司马,……。”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:“使关羽屯江陵,张飞屯秭归……。”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:“刘备闻之,自蜀亲至公安,遣关羽争三郡。” 三国志先主传:“先主遣关羽守下邳。”“留关羽守下邳,而身还小沛。” “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,使会江陵。”“先主留诸葛亮、关羽等据荆州,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。” 三国志关羽传:“使羽守下邳城,行太守事,”“先主自樊将南渡江,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。”“以羽为襄阳太守、荡寇将军,驻江北。”“先主西定益州,拜羽董督荆州事。” 而这次进攻,没有任何刘备派遣的记载。例如: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:“已而关羽果使南郡太守芳守江陵,将军傅士仁守公安,羽自率众攻曹仁于樊。” 三国志先主传:“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,禽于禁于樊。” 三国志关羽传:“是岁,羽率众攻曹仁于樊。” 我分析,这并不是史料遗漏了动词,而是关羽并没有得到刘备的指令,是擅自发动了对襄阳和樊城的进攻。关羽为什么要突然在这个时候擅自进攻魏国的襄阳和樊城呢?由于史料中没有记载,现在已经无法了解到当时的真实原因了。但我们可以根据关羽一贯的为人、秉性以及其所处的位置和实力进行分析,从而大致推断出其擅自进攻襄樊的原因。第一, 关羽一贯的为人、秉性是比较自负和骄傲。由于刘备率领大军刚刚打退了曹操,占领了汉中,许多将领均在此次战役中立下了大功。比如:黄忠斩杀了曹军大将夏侯渊、张飞在巴中击败了魏将张郃,马超、赵云也跟在刘备身边不同程度的立了不少功。而关羽作为刘备的第一大将,却数年来没有什么显赫的战功,虽然刘备在封官时仍把关羽排在将领中的第一位,但以关羽的秉性,必定要立下超过黄忠等人的赫赫战功,来证明自己无愧于刘备第一大将的名号。第二, 关羽可能也将进攻计划报给了刘备,但是刘备当时正忙于准备称汉中王以及分封功臣、整顿内务和稳定益州的许多工作(因为益州、汉中都是刚刚占领,人心不稳),加上汉中争夺战打了一年半,部队非常疲劳,不想马上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,就没有批准关羽的行动计划。这也是后来刘备为什么一直不对关羽进行增援的原因之一。一则,刘备对关羽在他刚称王的时候就不听指挥而擅做主张比较生气,又相信关羽能够很快打赢这场局部战役,所以在长达6个月的战役期间,刘备既没有从四川派一兵一卒增援关羽,也没有指令距离关羽最近的刘封、孟达等人沿汉水南下援助关羽,结果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亡。第三, 虽然没有刘备的批准和援助,关羽认为以他的能力,完全可以在荆州地区打赢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。而他的进攻目标,只能是北面的襄阳和樊城。东面的孙权,虽然关羽看不起他们,但是毕竟还是盟军。而西面、南面均是自己的地盘。如果占有襄阳和樊城,那么就完全控制了汉水流域,并与上庸、房陵等地的刘封军连为一体,为今后进军中原占领了极好的出发基地,在战略格局上是非常有利的。我们不知道一开始关羽是否就准备攻占襄阳和樊城,或者仅仅是打算向北进攻消灭一些魏军壮壮面子。而实际上很有可能关羽只是在于禁军被水淹覆灭后,才决定趁势攻占襄樊的,结果越陷越深。第四, 襄樊的曹军并不是很强大,曹仁、吕常等人率领的部队不超过1万人(各有数千人,合计约7~8千人左右),而关羽能够使用的进攻兵力为3万人,同时还有水军。他认为:他的威名在曹军中是比较大的,加上曹操在汉中刚刚失败,必定比较害怕他关羽的部队。或许曹操也会采取如汉中一样的方法,即放弃襄樊。这样关羽就可以立下以孤军独自夺取襄阳和樊城重镇的大功了。而后来曹操也确实差一点就被关羽的攻势逼迫的向北迁都,而曹仁也险些就放弃樊城北撤。关羽的这一战略险些成功。2. 参加襄樊战役的各军有多少人马? 曹军 我们已经知道,参战的曹军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——第一部分,曹仁、吕常的襄樊守军,两城各有数千人,合计不到万人,估计8千左右;第二部分,于禁、庞德的援军,3万余人;第三部分,徐晃的第二批援军,兵力不详。我们主要分析这一部分的兵力: 徐晃的直属部队估计在5千人左右,而且多是新兵,另外派来的两名将军徐商、吕建名气不大,带兵不会很多,大约每人2500左右。由于这部分兵力太少,所以曹操命令必须等后续部队到达后才能行动。随后赶到殷署、朱盖的12营部队有多少人马呢?有一个记载,殷署此前得到曹操的指示,曾经选拔了5000韩遂、马超的投降军进行训练。故可以认为殷署军有5千人,而朱盖与其并列,兵力应当差不多。所以推断这12营部队有1万人。这样,就得出徐晃军总兵力2万左右的结论。全部参加襄樊战役的曹军兵力为不到6万人,比关羽的3.5万多出不少。不过是分批投入。关羽军 关羽的部队,在战役开始前估计为:关羽的进攻兵团3万人(曾经在与孙权争夺荆州时率3万人与鲁肃对抗,因此判断关羽的机动兵力为3万人);公安、江陵的留守部队各3~4千人,其它地区估计还有数千人(因不处于第一线,估计兵力不多),合计4.5万人弱。战役中期,关羽不仅需要围城还要阻援和押送俘虏,因此感到兵力不足,而孙权又示弱于关羽,使其从两城分别抽调部分兵力开往襄阳增援,人数史书没有记载,估计数千人以上。这样,关羽在襄阳一线的部队仍然保持在3万人左右(减去押运俘虏的人马),而公安和江陵仅有各2~3千人防守。孙权军 孙权派来偷袭的部队大致包括三部分:陆逊军数千人,吕蒙军2万人(偷袭的主力),孙权随后还带来一些部队,数量不详,估计在1万以上,合计3.5万左右。由于孙权军的兵力没有记载,以上数字是根据将领情况推测出来的。3. 关羽此时进攻襄樊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吗? 首先我们看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如何构想的——“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于秦川,……”条件有三: a、 关键的是需待“天下有变”——此乃前提条件; b、 基本条件一是占据荆州,做好进军宛洛之准备; c、 基本条件二是占据益州,做好进军关中之准备; 在刘备占领汉中后,已经完成一个基本条件,另一个基本条件还差襄阳没有占领。因为诸葛亮在构想隆中对时,是以全据刘表的荆州地盘为第一个基本条件的。这时只有襄阳、樊城还在敌人手里。所以刘备下一步的行动确实应当是攻占襄樊,准备好两个基本条件。但是关羽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,是不合适的。首先,刘备的主力虽然占领了汉中,但是在与曹军一年半的争夺中,已经打的筋疲力尽了。这时刘备急需一些时间来恢复元气,修养士兵; 其次,曹操已经主动从汉中撤退,其基本主力并没有遭到很大的损失(除夏侯渊军)。由于曹操在汉中投入的只是其部分军队(刘备基本是所有在四川的主力),还有许多军队并没有作战的疲劳和伤亡,可以很快投入荆州战区(徐晃军就是典型例子); 第三,关羽的后方并不稳固,还有许多隐患,需要有新的水平高的镇守大将来帮助他; 第四,与孙权的关系并没有搞好,应当在进一步缓和关系上做工作或有所准备。所以关羽发动进攻的时机,或者在这之前——至少可以吸引曹操的注意力,减轻汉中方面的压力;或者在以后的某个时间——由刘备统一调配、安排。虽然刘备授予关羽假节钺,但是发动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,还是应得到其批准或由刘备在统筹规划。如果是敌人来进攻,关羽当然有权利进行反击或决定一些其他战术性的军事行动,但决没有权利决定这种战略性的问题。同样是假节钺的曹真,在进攻汉中时不仅请示了魏帝,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。所以,我认为关羽的这次行动虽然是符合隆中对战略构想的,可是实行的时间不对。4. 在四川的刘备军主力为何不对关羽进行支援? 自公元216年7月关羽开始进攻襄阳和樊城,到12月最后败亡,前后一共有将近6个月的时间。而刘备的主力军在本年5月即已取得了汉中战役的胜利,接着刘备在7月称汉中王。如果从占领汉中算起,刘备的部队有6个月的时间可以用来增援襄樊的关羽,即使从刘备称王以后算起,也有近4个月的时间。那么为什么刘备不对关羽进行增援,也不派任何一位将领去帮助关羽呢? 历史上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记载和说明。我们可以根据有关的情况进行分析: 第一, 正如在第一个问题中的分析那样,关羽的这次进攻是未经刘备批准的擅自行动,刘备对此比较生气,所以后来没有主动对关羽进行增援。刘备在汉中和成都,不会不知道关羽已经开始了进攻,襄樊距离汉中、成都虽然遥远,但是信使至多十天半月就可以到达。而且刘封、孟达所在的上庸郡距离襄阳并不远。因此是刘备根本就没有准备增援关羽军,也没有下令刘封等人进行增援。第二, 而关羽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,并没有要求刘备给他增派援军。在战役开始的阶段,关羽的进展确实非常顺利:不仅利用洪水全部消灭了曹操派来的精锐增援部队——于禁、庞德的7军(3万多人),还趁大水围攻襄阳、樊城的曹军。因为当时关羽的进攻部队也不过3万人,一下子消灭魏军3万多,包围近1万人,确实震动了朝野,连许昌以南的不少地方都跟着响应起来。第三, 刘备、关羽均没有考虑到孙权——这个盟军朋友,会在后面偷袭,一下子就占领了关羽在荆州的所有主要据点:公安、江陵、夷陵等地,切断了通过长江与益州的联系,可以说是一夜之间,关羽就已经陷入进退失据、全线崩溃的局面。这样一来,刘备在得到关羽身陷险境的消息后,已经来不及从成都发兵。第四, 即使刘备后来想发兵增援,也基本是不可能的了。一是关羽撤退方向的错误,导致增援部队很难到达关羽所在的地方:绕道上庸南下增援将会遭到襄阳一线魏军的攻击,沿长江东进则需要通过孙权军刚刚占领的夷陵、江陵等地。二是关羽失败的太快,主要据点一下子全部丢失,使关羽失去了利用坚固城池防御以待援军可能。5. 孙权为什么要突然背弃与刘备的盟约偷袭关羽? 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的时候,孙刘两家是如此的关系密切,可以说达到了唇齿相依的地步。仅仅才过了十一年,两家就翻脸为仇,这真是验证了一句名言: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就是关系双方今后生存、发展的重大利益导致了这次偷袭行动。双方在荆州地区有什么利益能使两家不惜以兵戎相间呢?分析如下: 第一, 荆州地区特殊而极为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是这次行动的最根本原因。如果了解军事地理学就会明白,荆州地区在地理上对双方乃至三方都是非常重要的: 对孙权方面来说:荆州的归属关系到江东根据地的安危,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。根据军事地理学和历史的经验,守江东则必须守荆州。荆州地处江东的上游,据有荆州就与江东共享长江天险,江东所依赖的天然屏障就不复存在了。而自荆州顺流而下,具有地利上的优势,是进攻江东最好的基地。历史上多次进攻江东的成功战例大部分是由荆州发起的。所以荆州对于孙权集团来说,是必须争夺的。对刘备方面来说:荆州即是益州的东大门,又是实现诸葛亮“隆中对”中占有荆益两州,两路夹击魏国战略的基本保证。失去荆州,虽然对益州并不构成太大的威胁,但毕竟是使益州在东面直接与敌人相连了,而最关键的是。丢失了荆州,就只剩下自汉中一条进攻魏国的路线,基本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权。诸葛亮“北伐中原,光复汉室”的计划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了。对曹操方面来说:荆州即是防守中原的南大门,又是进攻江东的重要基地。在防御阶段,只要能保有荆州,哪怕是一部分,就可以保障中原地区南面的安全。在进攻阶段,据有荆州,则能够较便利地顺流而下,消灭江东的敌人。因此,曹操方面在针对孙刘联军的整个漫长战线上,确立了三个战略要点:东线的合肥、南线的襄阳和西线的祁山。但是,三家之中,荆州对孙权方面是最重要的,因为它关系的是生存的问题。这才是孙权为什么要偷袭关羽的最关键原因。以上问题在饶有文先生的《布局天下》一书中论述的很详尽。第二, 刘备集团的不断发展、壮大,使孙权感到了严重的威胁,是这次行动的次重要的原因。在孙刘刚开始联合的时候,孙权对刘备是非常好的。不仅在刘备最危急的关头,冒着可能一起牺牲的危险,挺身而出挡住了曹操对刘备的穷追猛打,又在刘备发展困难的时候,将荆州(最重要的南郡)借给刘备,使其能够逐步向西发展壮大,还将年轻的妹妹嫁给刘备。应该讲是很够意思的。但是后来为什么又偷袭荆州,与刘备翻脸呢? 最主要的是,开始的时候,刘备力量弱小,对孙权不构成威胁,等到刘备占领了益州、应该说实力已经与孙权比较接近了。这个时候,孙权就感到来自荆州的威胁了,何况荆州的守将还是威名远扬而又对孙权不友好的关羽。所以当刘备刚占据益州,孙权就马上向刘备讨还荆州了。在关羽进攻襄樊的时期,是蜀军力量最强大的一个阶段。刘备在四川有10.5万人,刘封在上庸有1万人,关羽在荆州有4.5万人,合计有16万的兵力呀。在讨还荆州失败后,孙权是一直在等待机会来夺回荆州。而关羽的出击行动正好给了孙权这样的机会。孙权偷袭荆州也就是必然的了。第三, 孙权经过与魏国的连年作战,发现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够达到保守江东的目的(实际上在这个时期,吴国基本上是独自与曹军作战)。而要想进入中原地区作战,自己的陆军还是与曹操的精锐陆军有相当的差距。所以孙权就采取了与曹操讲和的手段,以减少与曹操的冲突。同时也就降低了孙刘联盟的重要性。所以在吕蒙建议偷袭荆州时,孙权根本就没有犹豫,马上批准了这一计划。6. 关羽的部队为何如此容易溃散和投降? 关羽在遭到孙权偷袭,丢失了基地以后,手中还有3万多的军队(包括部分水军后后来从江陵、公安抽调的援军)。为什么在向南撤退的时候,竟然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,最后溃散到关羽仅剩十几名骑兵的境地呢? 而且关羽安排留守江陵、公安等重镇的将领均很快就投降了孙权,连让他回军增援的机会都没有。这恐怕需要从关羽的为人、带兵水平、部将的任用以及环境等方面来探讨了。第一, 关羽的为人,史料记载是对上层人员(士大夫,也包括将领)比较傲慢和苛刻,而对士兵是很关心的。他经常训斥处罚部下将领,看不起他们,认为世界上只有自己水平最高,结果,许多部将对其心怀不满,平常也不向关羽表达内心的情绪,在关键的危急时刻,恶果就显现出来了。第二, 关羽本来对士兵很好,但是这些士兵大部分是荆州本地人(真正的精锐都被刘备和诸葛亮等带去四川了),一听说后方被敌人占领,他们就只关心其家人是否安好。而孙权、吕蒙正好利用了这一点,对关羽士兵的家属都很好,并且利用信使之口将这些情况传给了这些士兵。结果士兵均无心作战,全都溃散逃跑回家了。第三, 关羽的士兵作战能力一般,也没有为其拼死作战的信念,中级指挥官的水平也较差,根本控制不住部队。关羽的部队在这次战役中并没有打赢什么激烈的战斗,除了开始第一阶段利用大水用水军包围消灭了于禁的陆军(没有经过什么激战,因为于禁的3万多人差不多都投降了),第二阶段攻城没有什么进展,第三阶段还被增援的魏军击败。第四, 士兵的训练水平也不高。士兵训练水平的高低集中体现在部队处于逆境中的时候。在这种逆境中,如果部队还能够保持稳定和战斗力,就证明其训练水平高。而如果只是在打顺了的时候战斗力强,遇到挫折或危急情况就发生混乱和逃跑,则说明部队的训练水平一般。希望对你有帮助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